【热门】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编写工作,借助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课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表内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总目标分为:(课件)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表内乘法(一)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第一学段的四维目标,我们来细致看看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课件)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运算意义,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乘法算式。 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口诀,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1、掌握4、6的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单元的教材解说:(课件)内容结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立体整合。
(一) 内容结构(课件)
表内乘法(一)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其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有2个例题;2-6的乘法口诀由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共有7个例题。其中在学习完2、3、4的乘法口诀后,加入了1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二) 编写体例(课件)
本册共有9个单元,前八个单元包括(课件)主题图、例题、练习、整理和复习四大部分。第9单元为总复习。本单元选用了儿童游乐场这样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图来引出了对乘法运算的介绍。每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由生动的例题来进行导入并完成学习。每一个例题的下面都会安排“做一做”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专项内容学习结束后,教材都会安排综合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为学生自主整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三) 编写特点(课件)
2022安全生产演讲稿
1、重点突出。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学会“一五、一十、十五??”这样5个5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了5的乘法口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上,进而为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这样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习、总结乘法口诀时,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这种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重视能力培养。
在例7中,教材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过程,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旧教材的对比
现在二年级所用的课本是20xx年新修订的教科书版本,与之前的教科书有着一些区别,需要我们了解。本单元二者存在以下差异。
(1)在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新教材叫做“乘数”,到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再引进因数;而老教材叫“因数”。
(2)新教材删掉了老教材中“6的乘法口诀”之前的例6,即单纯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新增加了例7,即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新教材在理解乘法含义上做的更加全面。
(3)新教材有更适合孩子的引导语。例如:新教材:47页,“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老教材:46页,“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对比看出,新教材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知识。此外,新教材在单元结束时,温馨提示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归纳。例67页:“本单
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语言会更好的激励和提醒孩子们巩固知识,可见新版教材的用心之处!
(四) 立体整合(课件)
横向:本单元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出发,把解决问题穿插在乘法口诀学习中,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递进性。
纵向:纵观小学阶段数学全12册,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在本册的第四、六单元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二下第二、四单元将学习表内除法,接着三上第四单元学习有余数除法,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第二单元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第五单元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通过纵向的整合,更能坚定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石作用。
三、 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理解乘法的意义。(课件)
何为表征方式?就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大体可总结为:动作、表象、符号、口头语言和现实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相同的内容,可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因此教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几、写一写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先画图形、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等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设计练习,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课件)
熟练表内乘法口诀,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我们学校的每节数学课都有课前3分钟口算,这种长期坚持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还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这种练习方式。另外,每节新内容,我们都有校本作业,当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和消化,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便于课后的针对性巩固和个别辅导。
(3)深究解决过程,获得方法。(课件)
例7的教学,目的不应只让学生列对算式,算对结果;而是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第二题却用加法?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区别在哪?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适时拓展,提升能力。
学习乘加、乘减运算时,运算顺序至关重要。虽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乘法在前的算式,但作为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举一两个乘法在后、加减法在前的例子,让孩子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且加深了运算顺序的知识运用!
(二)评价建议
1、课堂上及时评价。
课堂上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积极发言的,书写工整的,题目全做对的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在我们班上课得到老师表扬的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作业中合理评价。
作业中合理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批评。我们班级就充分利用了表扬信、小奖章和评语,以此来激励和提醒学生。
3、与家长沟通,进行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作为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反馈,并对孩子进行评价,说给家长听,效果又会不一样。可以一段时间反馈一次,也可以将学生分批来反馈。
4、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充分利用孩子们间的竞争劲头和团结意识,及时互相评价,能激励他们前进。例如:可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他希望班级学生在这节课怎么表现?班级的**同学,这节课要怎样表现?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5、利用礼仪手册评价。
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数学方面至关重要。充分发挥礼仪手册中家评、自评、互评、师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文本资源。
要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参,将教材吃透,才能把知识教好!
2、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借助班级文化和走廊墙壁文化,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例如:数学手抄报、口算过关、应用题比赛。
3、生活资源
让孩子们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对资源的最大利用。例如:观察班级座椅摆放和战列队形。
结束语:(课件)
让我们一起:用大脑——思考研究;用嘴巴——对话沟通;用眼耳——寻找证据;用课堂——立即行动。把握知识树,我们会变得更专业。
篇2
一、为什么要“说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遵循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渗透性的四项原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得,有所发展。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变化发展,内因是根据。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不仅从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而且还要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结构接轨,使学生觉得“我能学会”,师生的交流才能够融洽,只有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如何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了解学生的技能态度。就是分析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4、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认知途径。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高效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篇3
活动目标:
1、 会合理布置有关花园内容的画面,能大胆构图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2、 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大胆表述花园里所发生的故事。
3、 对绘画涂色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花朵、昆虫图片若干。
2、 记号笔、油画棒、作业纸。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分别出示:花朵、昆虫……)
提问:小瓢虫飞到花园里来干什么呢?
听瓢虫自我介绍的录音:我是小瓢虫,昨天我看见花蝴蝶在花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高兴极了,所以我也想来看看美丽的花园,顺便找些好朋友和我一起玩耍。
师:原来小瓢虫是来找朋友的,花园里真美丽,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花园里来玩呢?花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 提出绘画要求。
(1)小朋友想把花园里发生的故事画下来吗?
(2)要求:画时先想好花园里有那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朵,哪些小动物在花园里快乐的玩耍,注意画面的布置要合理,涂色要均匀,画完后编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 幼儿作画。
(1)老师巡视指导。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构图、选色。
4、 评价作品。
(1)你觉得哪个花园最美丽?为什么?
(2)你的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5、活动延伸。
把孩子的作品订成一本大书,封面写上“花园里的故事”供幼儿日后翻阅、欣赏和讲述。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我说课的课题是《迟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迟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以 “面对错误”为主题的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练,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是本文的特点。
这节课我主要就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由于本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并充分利用文本填补人物心理空白,从而感受父亲的高大形象和深沉的情感。本文语言真挚感人,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适宜地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生字新词基础上,理解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性词语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难点:紧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以及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教学方法,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并通过交流、讨论、从而理解、感悟文中的父爱。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迟到过吗?有一位女作家,在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后来他七十多岁了,回忆起儿时“迟到”的事还是念念不忘,是什么让她如此刻骨铭心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重温那段童年往事。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时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板书课题:迟到
(二)学与议
1、初步朗读,理清脉络。
在情境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扣住中心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
严很严。以“父亲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线索整体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严父这一形象。
板书:很疼 很严
2、深入研读,领悟深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回顾中心句,品味中心句含义。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堂课教学。
(1)首先,体会父亲的严:我让学生默读2——19自然段,勾画“父亲对我的管教到底有多严?”通过对父亲的三句话(“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进行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文中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交流体会。
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父亲打我打得狠吗?”探究定向后,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课文分别从打的动作、打的声音、打的过程、作者的伤痕四方面详细介绍了父亲打我打得狠。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父亲管教我很严,打我非常狠,读出父亲的严厉。
(2)其次,体会父亲深切的爱:在了解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引出问题:“父亲为什么狠狠地打我?”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并探讨:我究竟该不该打?使学生感悟到父亲对我的严厉教育是必要的,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同时引出问题:“既然父亲打了我为什么给我送东西?”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这无言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反复诵读,读出心灵的震撼,读出父亲深沉的爱。
(三)练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体会,能深刻体会到“我”在穿上父亲送来的花夹袄,握着还带有父亲体温的铜板时心里那份感动,情感已达到高潮。此时设计练习这一环节,围绕“我想对父亲说??”这个话题练写练说,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让自己的情感得以表达。此环节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在对比的体验中,感受父亲的严厉中含着浓浓的爱,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悟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经历了这件事后,后来怎样了?学生通过读文本最后一段知道从那以后“我”从迟到变成了早到。
教师顺势总结: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疼和严”,作者从迟到变成了早到。其实,作者改正的何止是上学早到呢?在作者人生的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献出许许多多脍人口的作品。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深切地感悟到:父亲的爱是雨天的一把伞;父亲的爱是温暖的大手;父亲的爱是我生病时的焦急眼神??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水,温柔而细腻;那么父亲的爱就像山,伟岸而厚重如果说母亲的爱是港湾,宁静而安详;那么父亲的爱就是大海,深沉而宽广。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夹竹桃》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八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共安排了3篇课文,《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写了四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夹竹桃》正符合这一特点,能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学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12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虽然学生都见过夹竹桃,在他们的头脑中夹竹桃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不能泛泛而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定为: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以及感受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 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找出有关句子,画一画,作一作批注,有感情的读一读。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夹竹桃图片等)
七、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明确任务 学有方向——交流展示 适时点拨——整合提升 拓展升华——质疑问难,学习写法——品读感悟 读写结合六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夹竹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 学有方向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便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 适时点拨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找出第二自然段两盆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奇妙有趣的景象与第四自然段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等内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夹竹桃的美妙景象、可贵的韧性,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如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我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无日不、无不”这些词语体会夹竹桃一年从春到秋,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花开不败,体会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与之相比,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为了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还出示这样一段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每个季节都奉陪。”引导学生通过把“每日都、每个季节都”与原文中的“无日不、无不”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作者运用双重否定词“无日不、无不”在这里的妙处,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后题。
再如作者喜欢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孩子们可能会展示这样一段话:“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在孩子们初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孩子们会有更新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进行朗读,同时辅助于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地图的样子、想象池塘中的葕藻、想象墨竹画的样子,想象花和叶子在月影下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朗读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夹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幻想夹竹桃是什么?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倾注于笔端,读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 四)整合提升 拓展升华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
(五)质疑问难 学习写法
课文学完以后,有的孩子会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迎春花、桃花等14种花,而丝毫没有提到夹竹桃。这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将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便会得到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更能突出夹竹桃的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还教会了学生立足全篇,学习领悟写作方法。
(六)品读赏析 积累词句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课的语言特点,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表达的妙处,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八、说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 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板书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幼儿园大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以上就是我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z/2024-09-16/4032.html
- 上一篇: 放假通知书怎么写国庆(教育机构国庆放假通知)
- 下一篇: 返回列表